首页>方志編>图书详情

南畿志

收藏
作          者:[明]聞人詮 修 [明]陳沂 等 撰
出 版 日 期:2018年11月 出   版   社:鳳凰出版社
版          次:第1版 分          类:省部
开 本 信 息:16開 版          式:
丛          编:江蘇文庫 方志編 所 在 册 数:江蘇文庫·方志編·省志 第1册
底          本:明嘉靖十三年(一五三四)刻本

试读 开通会员,畅读更多内容>

提要

《南畿志》六十四卷,明聞人詮修,陳沂等纂。聞人詮字邦正,生卒年未詳,明餘姚(今屬浙江)人。嘉靖五年(一五二六)進士,授寶應知縣,升南京提學御史,累官至湖廣按察司副使。少從王陽明學,學問該博,著有《東關圖》,又校補《五經》《三禮》《舊唐書》諸書行世。知寶應縣時,曾纂成《寶應縣志略》四卷。陳沂(一四六九—一五三八)字宗魯,後改魯南,號石亭。少時慕蘇軾學行,因號小坡。原籍鄞縣(今浙江寧波),先人以醫籍客居南京,遂入籍上元縣(今屬南京)。明正德十二年(一五一七)進士,歷官翰林院編修、江西布政司參議、山東左參政等,嘉靖中以行太僕寺卿致仕,在南京築遂初齋,杜門著述。工詩文書畫,與顧磷、王韋世稱“金陵三俊”,又與李夢陽、徐禎卿、康海等號“弘治十才子”。著有《石亭集》,曾與纂《嘉靖山東通志》。尤潜心於南京地方文獻,撰《金陵古今圖考》《金陵世紀》《皇明翰林志》《金陵人物志》《獻花岩志》等,與纂《正德應天府志》。金陵昔稱建康,自古以龍蟠虎踞、帝王之都著稱,但大多偏安一隅。自明太祖定都應天(今南京)後,南京成爲全國政治中心。成祖遷都北京,仍以應天爲留都,且“臺省並設,不改其舊”,俗稱南直隸,一称南畿,其下直轄江淮南北十四府四州。“考輿圖則跨坼吴楚,表世代則遠紹陶虞”。禹敷九州,南畿竟得九州之三,地位堪稱“陋眂豐鎬,劣觀關洛”(聞人詮《志南畿叙》)。而“建康古稱帝宅,孫吴、東晋、宋、齊、梁、陳以及南唐,雖皆偏安割據,實亦京輦神皋”。可惜“蒙古混一,文獻大喪,郡縣紀載不聞”。鉴於此,聞人詮乃“彙集諸郡縣志,屬諸邑博五人、郡學諸生二十有二人,開局於貢院”(陳沂《南畿志序》),歷時三年,形成初稿。復聘陳沂主持,“嚴立義例,删潤冗瑕”(聞人诠《志南畿叙》),撰成此書,在嘉靖十四年(一五三五)刊成行世。書前有聞人詮《志南畿叙》、陳沂《南畿志序》、凡例、輯志名氏、南畿志總目、分卷目録。正文六十四卷,分總志與郡縣志兩類,其中卷一到卷三爲總志;卷四到卷六十四爲郡縣志,依次爲應天、鳳陽、蘇州、松江、常州、鎮江、揚州、淮安、廬州、安慶、太平、寧國、池州、徽州諸府,廣德、滁、徐、和諸州。總志分都城圖、南都紀、南畿地理圖、畿土世代表、志命官、志户口田賦、志水利、志戎備八門。郡縣志以府州爲單位,分立沿革、區域、城社、建牧、學校、祠墓、古跡、宦跡、人物、列女、方外、藝文諸門。下限大多迄於嘉靖初,學校科名最晚,止於嘉靖十四年(一五三五)。古代交通落後,長江成爲南北交流的天然屏障,江南、江淮與淮北地區自古以來就分屬不同的行政區劃,甚至敵對的分裂政權。明代南直隸的設置,今江蘇、安徽二省和上海第一次成为一個相對完整的行政實體。清代雖然廢南京,改設江南省,但江南省與明南京實際上一脉相承,毫無二致。此書記述範圍包括今江蘇、安徽、上海三地,這不但對江蘇省,而且對“長三角”地區社会、文化的高度融合,乃至當前的經濟一體化發展,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深遠影響。我國的行省肇始於元,以行省爲記述對象的省志俗稱通志,發軔於明。書名中的“南畿”,實質上相當於一個行省。此書與差不多同一時期成書的《山西通志》《八閩通志》《山東通志》等,在我國歷史上形成第一波通志。故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評價説:“是書開各省通志之先河。”自此以後,萬曆《廣東通志》《貴州通志》,天啓《滇志》、崇禎《閩書》相繼問世。迄於清代,各省編纂通志遂成爲常態。但“南畿”畢竟是明王朝的留都,非一般的行省可比,爲此書中特地分設總志與郡縣分志,尤詳於應天(七卷),次詳於鳳陽、蘇州、松江、常州、鎮江、揚州、淮安、廬州、安慶、徽州十府(各四卷),同時兼及太平、寧國、池州三府(各三卷)與廣德、滁、徐、和四州(各二卷)。而“水利以重田賦,戎備以重邦土,非一郡一邑事也,故總志之”(《凡例》)。對此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也給予高度評價:“以留都所在,分疏爲難,其事尤限於省志,兹以總志、分志行之,措置可謂適當矣。”並稱贊書中取材嚴謹:“古事多採《景定建康》《至大金陵》兩志暨各郡縣志,今事惟取官書。體例簡要,剪裁有法,良史才也。”明代遷都北京後,南京中央六部並未廢除,但其官制、運行機制等,人們却知之甚少。而一般府縣志又以其並非地方事務,往往付之闕如。南京吏部、刑部、都察院、太僕寺等當時雖曾各纂专志,但存世極少,罕覓傳本。書中《南都紀·文武公署》與《志命官·官制》於此記述頗詳,可補史志之缺。但該書以“視一統志爲詳,視郡縣志爲略”爲編纂原則,且書中涉及的空间範圍縱横數百里,時間範圍上下兩千餘年,所以有些部分採掇過於簡疏,遺漏之處尚多。此志初刻本《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録》著録爲明嘉靖十三年(一五三四),藏於北京圖書館(今國家圖書館)、中國科學院圖書館、上海圖書館、天津圖書館、寧波天一閣等。考卷五《郡縣誌·應天府·學校》射圃、觀德亭由提學御史聞人詮增置於嘉靖十四年,是初刻不得早於此年。又有明嘉靖刻隆慶、萬曆修補本,藏臺灣(已殘,今存二十八卷);民國三十年(一九四一)鈔本,藏於北京大學圖書館。本次出版,以國家圖書館所藏明嘉靖原刻本爲底本影印。(張乃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