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方志編>图书详情

順治六合縣志

收藏
作          者:[清]劉慶運 修 [清]孫宗岱 等 纂
出 版 日 期:2019年01月 出   版   社:鳳凰出版社
版          次:第1版 分          类:府縣志/江寧府部
开 本 信 息:16開 版          式:
丛          编:江蘇文庫 方志編 所 在 册 数:江蘇文庫·方志編·府縣志 第14册
底          本:清順治三年(一六四六)刻本

试读 开通会员,畅读更多内容>

提要

《順治六合縣志》十二卷,清劉慶運修,孫宗岱等纂。劉慶運字應生,清震澤縣(今屬蘇州市吴江區)人,由恩貢副榜在順治二年(一六四五)來任六合知縣,在任有政聲,商民爲之建生祠於六合西門内。撰有《過冶浦橋》《游冶山》《龍池》等有關六合的詩文。孫宗岱字石君,邑人,明萬曆四十七年(一六一九)舉人,應薦爲游擊將軍,升參將。文武兼備,與父孫國敉、弟孫汧如合稱“小三蘇”。明亡後隱居不仕,以賣藥爲生。著有《射義府》《兵荒紀略》《汲古草堂》《通禮纂要》《志外别紀》《志郛》《楯墨》等,可惜均已散佚。據目録前纂修考訂姓氏、目録後掌修姓氏,參與此書考訂者有胥宇、孫汧如、沈啓明三人,另有助修儒學教諭朱紱、訓導葉蘭、任藎臣,協修典史連世龍、儒學廪膳生員袁逢盛、季胤仍、魯祉齡等,同較府庠生一人,邑庠生十三人。胥宇字西臣,清邑人,明崇禎十二年(一六三九)貢生,少負才名,著有《古香堂文集》。孫汧如字阿匯,清邑人,孫宗岱之弟。順治九年(一六五二)貢生,歷官含山縣、靖江縣教諭。博學多才,工詞章,著有《頌橘齋集》《汲古堂賦》《汲古堂時藝》《汲古堂詩集》《汲古堂詩餘》等。沈啓明字熙仲,清邑人,國子生,著有《鼎社集》《桐花閣集》等。明《嘉靖六合縣志》行世後,過六十餘年有《萬曆六合縣志》之修。《萬曆六合縣志》,明李箴修,黄驊纂;張啓宗增修,施所學增纂。李箴字同伯,明浙江臨海人,嘉靖三十一年(一五五二)舉人,隆慶五年(一五七一)來任六合知縣,仕終曲靖知縣。黄驊字德遠,號望山,明邑人,曾任江西豐城教諭、直隸曲周知縣、南昌府同知。張啓宗字汝礽,江西新喻人,萬曆二十八年(一六〇〇)舉人,萬曆四十年(一六一二)來任六合知縣。施所學字志伊,一字務正,南直隸婺源(今屬江西)人,萬曆三十一年(一六〇三)舉人,四十年(一六一二)來任六合學官,卒於官。此志初成於萬曆二年(一五七四),全書八卷,分立天文、地理、人事、宫室、官守、人物、藝文七志。志書行世四十餘年後,張啓宗來知六合期間,以“政之大端在文事”,遂“進諸邑一商榷舊志,撤其蠹,拾其遺,綴其缺,冀成完書”,聘施所學在前志基礎上再增補四十餘年間史事,終成增刻本。此書今存,有明萬曆四十三年(一六一五)增刻本。清順治初,劉慶運來知六合。其時江南初定,加之六合地處“江北衝會,星軺遄飛,兵燹餘黎,哀鴻乍復,求與休息難矣”,無暇顧及修志事宜。但作爲一縣長吏,劉氏深知“爲邑者必考志,始獲利弊所在,舍是曷繇乎”?遂在“鞅掌之餘,間搜邑志”。不料縣志“竟殘缺失次,了不可讀,始知曩毁於寇數載,因仍固陋,以應上臺徵問。心竊傷之,而深虞其難爲理也”。一次拜訪邑中名士孫宗岱,偶然在孫氏案頭得讀孫宗岱之父孫國敉所著《棠邑枝乘》,終於下定修志决心。以“石君(孫宗岱)既能克紹其家學,以成先志,而令高曾又曾屢輯嘉隆舊乘,以操董狐於當日者,余不勝爲文獻慶。乃亟延石君以秉纂著之成。又延胥西臣爲之輔,補其缺,訂其舛。授事不三月,而志竟成”(劉慶運《六合縣志序》)。時在順治三年(一六四六)。全書十二卷。前有劉慶運《六合縣志序》、張啓宗萬曆《重修六合縣志序》、凡例、目録、掌修姓氏、圖。卷一輿地志:星野、沿革(歷代紀事附)、形勝、疆域、山川(泉附)、水利、古迹;卷二建置志:城池、公署、學校、橋梁、坊市、郵鋪、鄉都、寺觀;卷三賦貢志:户口、民業、田賦、徭役(洲田屯田附)、倉廒、馬政(孳牧附)、鹽法;卷四官紀志:勛封、守令、師儒、轄屬、武弁、宦迹、惠政、兵防、封蔭;卷五禮樂志:壇祀、鄉飲、風俗、時序;卷六人物志:忠孝、節烈、科第、薦舉、歲貢、例監、雜職、文苑、仙釋、隱逸、流寓、方技、冢墓(義冢附);卷七物産志;卷八災祥志;卷九至十一文藝志:誥敕、奏疏、碑記、記序、雜著、傳志、詩;卷十二志外紀:雜考、稼學、書苑、畫苑、藝林、膳秩、古木記、水陽秋、茗笈、石圃。采用綱目體,共九志一紀七十九目。各卷之首,往往置有無題序,或以解題,或闡述編纂目的。《輿地志沿革》創設歷代紀事,實爲六合境内政治、經濟、軍事等之大事記。將舊志《人事志》析爲《貢賦》《禮樂》《災祥》《物産》四志,各爲一卷,同時充實大量内容。《文藝志》各卷首均開列著作名及其著作者姓氏,類乎現代書籍索引,查檢十分便利。且由《萬曆六合縣志》的一卷擴充爲三卷、四類增加到七類,資料更加豐富,爲歷代六合縣志之最。新置《志外紀》,分立雜考等十目,皆爲不便歸入各志而又富有地方特色之事物。書前的圖在《嘉靖六合縣志》縣境圖、縣坊圖、縣治圖、縣學圖之外,新增龍津橋圖、冶浦橋圖、靈岩山圖、冶山圖、草塘圖、龍池圖、長蘆寺圖、定山圖、晋王山圖、瓜步山圖等六合十景,對增强鄉邦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。是志不僅爲清代六合縣第一部官修縣志,也是六合歷代縣志中内容最爲宏富者。卷十二《稼學》在中國方志史上具有創例意義。共分設種穀原起、穀名總義、五穀宜早種、辯土、耕耘法、開荒田法、五穀耗地氣、糞田法、藏穀種總法九類,各類之下進一步析爲不同的小類,分門别類記述傳統農技、農藝。其《糞田法》之下就分置《踏糞》《苗糞》《火糞》《泥糞》四細目,其中記踏糞之法云:“凡於秋收場上所有穰積等收一處,每日布牛脚下三寸厚,經宿牛以踩踐便溺成糞,平旦收積置院内堆積。”這在“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”流行的古代十分罕見。舊方志記述境内古樹者偶然可以一見,所記多爲一松、一梅,但此書《志外紀》專設《古木記》目,系統收録散處全縣城鄉數十株古銀杏、古梅、古椿、豐山茶、古松、古槐等,實開新編地方志設置古樹名木志的先河。但卷六《人物志》在收録歷代各類人物傳之外,同時還設有《冢墓》目,後附義冢,收録境内歷代墓葬,頗有點不倫不類。此志有清順治三年(一六四六)刻本,一九六六年六合縣檔案館油印本。本次出版,以順治三年(一六四六)刻本爲底本影印。(林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