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 者: | [宋]俞琰 撰 | 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出 版 日 期: | 2018年11月 | 出 版 社: | 鳳凰出版社 | ||
版 次: | 第1版 | 分 类: | 經部/易類 | ||
开 本 信 息: | 16開 | 版 式: | 竪 | ||
丛 编: | 江蘇文庫 文獻編 | 所 在 册 数: | 江蘇文庫·文獻編·經部 第10册 | ||
底 本: | 《通志堂經解》本 |
《周易集説》十三卷,(宋)俞琰撰。俞琰(一二五七—一三二四?),字玉吾,號全陽子、林屋山人、石澗道人,吴郡(今蘇州市)人。俞琰幼好博覽,聞友人有奇書異傳,必求借鈔録,廢寢忘食。入元,隱居不仕,徵授温州學録,不赴,至延祐初年卒。讀《易》數十年,著有《讀易舉要》《周易參同契發揮》《易外别傳》等書。俞琰幼時習《易》,秉承父命,一以程頤《伊川易傳》和朱熹《周易本義》爲宗。及其年長,與朋友講習,乃知還有程頤與朱熹“二公所未言者”,於是“乃歷考諸家《易》説,摭其英華,萃爲一書”,名曰《大易會要》一百三十卷,後掇其精華爲《周易集説》四十卷,始於至元二十一年(一二八四),至元貞二年(一二九六),四易其稿,乃成此書。此書又名《俞氏易集説》,首有納蘭成德於康熙十五年(一六七六)所寫《石澗俞氏周易集説序》,次爲俞氏《周易上下經説》《周易集説序》。俞氏曰:“《周易集説》者,集諸説之善而爲之説也。曷爲善?能明三聖人之本旨則善也。辭本於象,象本於畫,有畫斯有象,有象斯有辭,《易》之理盡在於畫,詎可捨六畫之象而專論辭之理哉?捨畫而玩辭,捨象而窮理,辭雖明,理雖通,非《易》也。”故俞氏説《易》,“辭必本於畫,理不外於象”,以探究《周易》本旨爲主。此書包括《周易上下經説》二卷、《象辭説》一卷、《彖傳説》二卷、《爻傳説》二卷、《文言傳説》一卷、《繫辭傳説》二卷、《説卦説》一卷、《序卦説》一卷、《雜卦説》一卷,各冠以序,合計十三卷,書後有俞氏《俞石澗周易集説後序》。《四庫全書》本分爲四十卷,卷一至卷五解説上經三十卦,卷六至卷十解説下經三十四卦;卷十一至卷四十依次解説《象辭》《彖傳》《爻傳》《文言傳》《繫辭》上下提要傳、《説卦傳》《序卦傳》《雜卦傳》。此書體例,解六十四卦只有每卦符號、彖辭和爻辭。所謂“集諸説之善”者,則引用《詩經》《周禮》《左傳》及孔安國、王肅、鄭玄、陸德明、司馬光、張載、程頤、趙汝楳、項安世、洪邁等人之説,多達數十家。四庫館臣謂俞氏“覃精研思,積三四十年,實有冥心獨造,發前人所未發者,固不可廢也”,可謂持平之論。此書有《通志堂經解》本、《四庫全書薈要》本、《四庫全書》本,今據《通志堂經解》本影印。(郭寶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