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检索图书检索

首页>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

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概况

作者:吴楠 王广禄 来源:中国社会科学网-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日期:2019-02-01 浏览次数:

实施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,对江苏文化典籍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,不仅将更有效地支撑江苏省文化发展迈上新台阶,也会为梳理中华历史文明和构建现代社会文明作出新的贡献。

据了解,实施“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”(以下简称“工程”)致力于达到如下目标:一是梳理江苏文脉资源,保存江苏集体记忆,推进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,以文本形态、数字化形态呈现“文化江苏”,再现江苏历史上的“文化高地”;二是彰显江苏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,研究诸地域文化以及诸文化形态交流互动的规律,在全球化时代自觉、完整、体系性地保留江苏文化地方性物种,为未来的文明发展、文化建设和学术研究提供文献资源;三是总结江苏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,为江苏构建打造新的“文化高地”把准脉动、探明趋势、勾画蓝图。

拟编辑出版《江苏文库》3000册左右

该工程自2016年启动,计划到“十三五”末形成重要阶段性成果,至2025年告一段落,共历时10年。该工程拟编辑出版《江苏文库》(包括纸本与数字版)纸本规模3000册左右(数字版待纸本完成后实施),分为六个部分。这六个部分分别是:书目、文献、精华、方志、史料、研究。

其中,《江苏文库·书目编》约50册,旨在系统梳理江苏文献典籍资源,摸清江苏籍学人在历史上的著述情况,以及历史上记述江苏的著述情况,其内容主要包括:《江苏艺文志》《江苏地方文献书目》《江苏近代著述志》《江苏现代著述志》《江苏典藏志》。

《江苏文库·文献编》约1000册,采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编排,收录历代江苏籍学人的代表性著作5000种左右,集中呈现自历史开端至1911年的江苏文化文本,展示“文化江苏”的整体景观。各书撰写一篇提要。这一部分已于2017年开始陆续出版,预计将于2023年左右完成,并在此基础上,编撰《文献总目提要》。

  《江苏文库·精华编》(含“江苏文化译林”)约630册,选取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、在各类文化形态中具有代表性、对国内外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江苏籍学人文化学术成果100—200种,进行整理。通过整合现有成果、版权转让、首次整理等方式,预计至2025年,将出齐200种约600册。此后,还将以编目工作为依据,打造“江苏文化译林”,即在精华编中选取10种约30册图书,组织海外汉学家,翻译成各国文字,作为江苏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。

《江苏文库·方志编》约500册,从江苏现存各级各类旧志中选择价值较高、品相较好的志书约600种影印出版,并撰写提要。该项目已被江苏省政府列入重点文化出版工程,整个项目计划在3—5年内完成。

《江苏文库·史料编》约500册,以现有行政区划为主,收录2000余种江苏地方史料类文献,反映江苏各地历史地理、政治经济、文化教育、宗教艺术、社会生活、风土民情等方面的情况。各书撰写一篇提要,在此基础上,还将编撰《史料总目提要》。

《江苏文库·研究编》约150册,收录当代学者的研究性著作,包括已出版的《江苏通史》、10卷本的《江苏文化通史》、13个省辖市各1卷的地方文化史、若干江苏文化专题史研究成果、100册的江苏文化名人传。这一部分将集中再现江苏文脉中各文化形态的历史发展轨迹、鲜明特色、基本特征和历史贡献。

2018年12月,《江苏文库》首批丛书发布。这批丛书共计86册,包括《文献编》38册、《方志编》27册、《史料编》5册、《研究编》5册、《精华编》11册,覆盖古代江苏学人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学术成就。这批丛书收录江苏历史文献152种,其中既有珍贵的历史文献,又有代表当今最高学术水准的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成果。

 实现学术研究与社会普及功能的结合

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规模宏大,编制周全,体现出如下鲜明特点。

影排结合,功用齐备。“工程”的六编可以分为两大系列。前三编属于基础文献,以影印方式出版。“工程”提供最原始的文献,主要满足学术研究需要。后三编属于研究著作或研究性整理著作,以排印方式出版。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既满足纯粹学术研究的基本需求,又面向社会满足一般读者的需要,以期实现学术研究功能与社会普及功能的结合。

着眼长远,规划超前。“工程”在组织纸质出版时,提前规划文献的数字化工作。江苏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,将更好地解决文献检索和文献资源的使用问题,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围绕江苏文化的学术研究,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“工程”的编纂聚焦江苏,文献收录的地域范围限于江苏,即现今江苏省所管辖的行政规划区域。“工程”将收录历代江苏籍学人的代表性著作以及有关江苏地方史料类文献,并酌收自外省定居于江苏的作者著作。

以传统为主。“工程”所收书目以编集成册的传统文献为主,时间下限原则上截止于1949年9月30日,酌收有重要影响的零散作品。自然科学著作一般不列入。现当代名家作品则择优精录。

体例多元。“工程”将在设计推出统一标识的基础上,着力加强分类指导,根据六编各自的特点,制定相应的多元编纂体例。

为了将该项目落实到位,江苏省成立了“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”工作委员会、“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”学术指导委员会和“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”编纂出版委员会,履行联络沟通、组织统筹、项目立项、宣传推介等职能,并制定了日常运行机制、成果保障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,以保障成果质量与进度。

(本报记者吴楠 王广禄/整理)